時間

「先生,不好意思請問一下現在幾點?」「….嗯….下午兩點五十」
但若我們仔細的審視生活中的「時間」,不難發現我們被鐘錶上的時間刻度所規範。工讀生以時薪一百元計算,短期活動派遣以日薪一千兩百元計算,正職員工每天從早上九點工作到晚上五點,月領三萬二。。時鐘這個工具把時間的概念抽象並合理化成為小時、分鐘、秒鐘等等單位。格林威治標準時間的採行(1884),清楚說明了一股將社會、經濟與政治生活順服於理性時間的律動模式,並從而建立起全球性時間標準(時間經濟)的趨勢,也成為度量生產(勞動)與消費的典範。因此對於時間的體驗與知覺也許並非如我們所想像是一種客觀的現象,而是經過內化過的自然時間[7]。然而真正的“自然時間”,應該是指太陽升起時似魚肚的白晝,日正當中的正午,與夕陽餘暉的午後;春天就是樹頭茂新芽的時候,秋天則是葉子枯黃落盡。可是現今 社會生活中的“人工時間”,早已遮蔽住遮蔽注自然的時間[3]。我們依照打卡鐘的打印上下班,手帳裡記滿密密麻麻以“時”為區分的會議、聚餐,跟著百貨公司的DM換季,十點之後展開瘋狂的夜生活,然後追著晚班終電回家。我們的生活只是一個接著一個排定的公式,奔忙著從此地出發到彼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