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目前最廣泛被接受關於時間的物理理論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相對論中,時間與空間一起組成四維時空,構成宇宙的基本結構。然而最早研究時間的科學不是物理學,而是天文學。天文學從確定日的長短,四季的變化,到制定曆法。在文學中,「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既體現了古人對時間的最直接的領會,也傳達出古人對時間不可逆性的認識與感慨。在漫畫世界中,小叮噹的時光機帶給我們穿越時空的幻想國度。

「先生,不好意思請問一下現在幾點?」「….嗯….下午兩點五十」

但若我們仔細的審視生活中的「時間」,不難發現我們被鐘錶上的時間刻度所規範。工讀生以時薪一百元計算,短期活動派遣以日薪一千兩百元計算,正職員工每天從早上九點工作到晚上五點,月領三萬二。。時鐘這個工具把時間的概念抽象並合理化成為小時、分鐘、秒鐘等等單位。格林威治標準時間的採行(1884),清楚說明了一股將社會、經濟與政治生活順服於理性時間的律動模式,並從而建立起全球性時間標準(時間經濟)的趨勢,也成為度量生產(勞動)與消費的典範。因此對於時間的體驗與知覺也許並非如我們所想像是一種客觀的現象,而是經過內化過的自然時間[7]。然而真正的“自然時間”,應該是指太陽升起時似魚肚的白晝,日正當中的正午,與夕陽餘暉的午後;春天就是樹頭茂新芽的時候,秋天則是葉子枯黃落盡。可是現今 社會生活中的“人工時間”,早已遮蔽住遮蔽注自然的時間[3]。我們依照打卡鐘的打印上下班,手帳裡記滿密密麻麻以“時”為區分的會議、聚餐,跟著百貨公司的DM換季,十點之後展開瘋狂的夜生活,然後追著晚班終電回家。我們的生活只是一個接著一個排定的公式,奔忙著從此地出發到彼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儀式ritual

[找尋城市中的地方 City,my place] Chapter 5. 變動的城市意象

這城市中的等待—影像作品展(5/2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