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城市中的地方 City,my place] Chapter 1. 城市世紀



「布拉格只是蒼老,面容卻得以幸運保存下來。」《我明明位妳勇敢了》陳宗佑

城市啊!

十九世紀初,全世界大約有百分之十人的口居住在城鎮或城市裡。
1975年數字提升到全球人口27.8%,
1995年數字提升到全球人口45.3%,
2006年預計每兩人就有一個住在都市聚落裡,
2030年將有六成以上的世界人口都市化了[10]。
我們可以預知二十一世紀將是城市世紀,世界過半的人將生活在城市中。然而,現在世界上各城市卻因正面臨到空間的問題。

城市變得越來越沒有特色︰同樣方正的街道,高聳的大樓,連鎖的大型超市,全球品牌的流行服飾,房地產盡是些慾望投射的廣告文案,如淡水推出「新橫濱」,大直稱作「台北曼哈頓」,國際上香港模仿紐約,台北模仿東京……城市與城市之間越來越難區別。

這些城市空間都被驅除了具體的、獨特的、與時間性的內容,變成一種「純粹形式」以及亨利‧列斐伏爾(Henri Lefebvre)稱作可分延或壓縮的均質化「抽象空間」。這些產出的空間否定了所有的差異,否定那些源於自然和歷史,以及源自身體、年齡、性別和族群的差異,變得虛無[15]。

下午從圖書館走到餐廳,發現這條路上的景色變了。以前最喜歡這條可以筆直看見101大樓獨自聳立在天空的樣子,畫面兩旁的空白還滲著這條路兩旁的隨著季節變化的枝梢。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我都認為這間學校裡最具特色的景致,但可惜現在只能放在腦海裡懷念了。新大樓蓋起,一個生硬又冷白的建築體佔據了這條路上大半的天空,101大樓也因距離而頓時變的失焦與次要。在這城市中我們越來越難找到可以仰望天空的地方,我們忙於建立功能性空間,卻忘記了我們拆離了和空間原有的聯繫度。

我們是不是把城市看得太像個巨大的機器了。

一條條的道路是通往目的地的路徑,一棟棟的建築物是背負著許多任務的場所。我們無法把城市看待像是床邊丟不掉的小熊,可以緊緊的擁抱,對它說說心裡的話,以及與它無法分離的依戀。我們喜歡小熊身上的味道,它舊舊的味道,包含著自己的氣味,還有過去那些愛恨糾葛的情感。

城市因為如機器般的存在,光滑的表面留不住空間中事物的記憶[3]。原因不是因為材質太過冰冷,也不是造型的線條太鋼硬,而是存在的意義與空間的定義。我們認識的城市,只是一條條的路名,一棟棟貌似的建築,一間間消費的空間…都市景象的重複,使得不同都市的名字失去了實質的差異[17]。最終,都市成了沒有外在,沒有自然,沒有意義的一座機器。

但若我們將城市視為一個有機體[9],如果你稍事停留,收起被擁擠干擾的目光,仔細地靜下心看,就會看清城市裡蘊藏的每樣事物和它們的真實關係……我們開始對城市的舊與城市的新有了不一樣的解釋,身體的感官慢慢的深入城市的內部去看那些肉眼看不見的發生,道路的屈伸,小徑的流動,下水道的循環,聚集的人群,……一座活生生的城市。


All rights reserved by Hu,Juo-han 2009.03


參考文獻:
[3] 詹宏志(1996)。城市人:城市空間的感覺、符號和解釋。台北:臉譜。
[10] Simon Parker著,國立編譯館,王志弘,徐苔玲譯(2007)。遇見都市–理論與經驗。台北:群學。
[15]甘會斌(2008)。《二十一世紀》網路版 總第 74 期 中國城市空間的虛無化。
[17] Italo Calvino著,王志弘譯(1993)。看不見的城市。台北:時報出版社。

留言

lin寫道…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儀式ritual

這城市中的等待—影像作品展(5/25-6/1)

<台北學>Developing Creativity,Creative Development by 劉維公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