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NE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作者: Rohan Hu - 6月 27, 2013 SPINE from Kollision on Vimeo. The project is made in collaboration between Kollision, CAVI, Mads Wahlberg, Henrik Munch (Sorten Muld) and TEKNE Produktion.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找尋城市中的地方 City,my place] Chapter 5. 變動的城市意象 作者: Rohan Hu - 12月 15, 2009 「她希望我放下沉重的貨物,輕盈地四處飛躍。不過我卻害怕真要這麼做的話,就會如同漂浮於大海的泡沫,不論漂浮到哪裡,最終會破滅的消失。」《公園生活》—吉田修一 在城市中,我們感官不停地活動,感覺的混合體融為空間的意象。談到城市意象,不得不提到都市理論研究的先驅凱文.林區(Kevin Lynch)。林區提出城市具有可意象性,認為城市的意象是空間中所有元素營造的一個共同意象,因為混合了許多都市中的意象,因此我們要先加強城市本身的形式,讓人更了解都市空間架構及其意義(環境意象的原料)。他將城市設計重點放在視覺的感受,把都市解剖成五個都市意象元素:通道(Path)、區域(Districts)、邊緣(Edge)、節點(Node)、地標(Landmark)[19]。 「通道」具有方向性與連續性, 「區域」讓人容易分辨都市中各個空間的性質, 「邊緣」為地區的界線, 「節點」為集合的場所,像是馬路轉角處的小攤位,或是封閉的廣場、圓環, 「地標」為都市的象徵物。 然而經過這數十年間城市持續不斷地改變,轉身看看我們現在所居住的城市,再重新檢視這五項意象元素的定義,面對現在的都市空間還足夠或是絕對嗎? 對照 我住在台北縣的一個小山丘上,每天搭乘固定班次的公車下山,準備轉搭通往市區的捷運紅線。我最喜歡山上那短短的路程,可以看到上個季節的凋落與下個季節的萌芽,還有那一片白茶花的矮籬笆,一排山櫻花的高牆和站立在綠田中的白色水鳥 ……。慢慢車子開往這個鄉鎮的市中心,窄小的兩線道上,有著一些販賣日常生活用品的店家,幾家連鎖便利商店,藏在大樓間巷子裡的傳統市場,還有幾家修理鐵工具的老鋪子……,最後抵達了開往台北市區的捷運車站。前往台北市的前面幾站,還可以看到這個鄉鎮的面貌,即使面對每日來回都可見到的景色,我心中都還是頗為欣賞。漸漸地大樓越來越高,遮住了可以眺望的遠方,數量也越來越多,多到從我這個窗外可以看見好幾十個陣列的小窗……,直到窗外陷入一片黑暗,我只看到鏡中反射的自己以及模糊的車廂,我知道我快到了這個城市的中心了。在城市的地底,我失去了城市的指引,只能依靠地鐵圖和車廂內的廣播確認自身的位置。 有人說,每張地鐵圖就像是這個城市的縮影,但是它其實只是一個抽象的代表,站與站之間並不是實際距離的精確比例,而是簡化為線條的工程系統。城市中的每處地方都被限制在它的名字中。... 閱讀完整內容
這城市中的等待—影像作品展(5/25-6/1) 作者: Rohan Hu - 5月 25, 2010 這城市中的等待 - 影像作品展 時間: 5/25-6/1 地點:台灣科技大學國際大樓1F 所有力氣都像褪去的衣服一樣,沉在腳邊。 我們不再移動,凝視著眼前的經過。 記憶,成為一種幻覺的模擬。 關於城市的一切,似乎已經是日常生活中的絕大部分。我們躲在這千萬個方盒子中活動,在這一處工作,那一處玩樂,另一地休息,空間中的元素都只是形式的經過,就像靜默的樹木與石頭,失去意義與特色。我們在時間與空間迷亂的城市中繞圈,找尋不到如床鋪上被單留有著剛剛無奈打滾的縐褶—這般熟悉的痕跡。 停留的時刻,是不是會記住什麼。 「因為拍照時的感動都在了,而感動,只有真假,不分粗細。」—馬家輝 天氣漸漸炎熱起來,夏天真的要來了。 畫面開始隨著熱氣曲解,身與思緒隨著怠惰的暑氣一起緩慢下來。 原先最想要的空間不開放使用,所以思考好久,才勉強找到這覺得可以的場地。直到今天佈展時才發現原來前個展撤下後的牆,是一大面十分破爛的珍珠板拼湊出……。要在包覆者悽慘壁紙的柱子與殘破不堪的珍珠板中做選擇,只好臨時決定把場地移到後方 — 一個十分零碎的空間。影像的連續性全被拆解,遙遠的間隔,奇怪難吃膠的壁紙,牆上奇奇怪怪的標誌、破洞與不可擋住的大鐵門……真讓人不知如何是好,但還是要咬著不滿意地牙將場地佈置好。 (os :我只是想要兩面乾淨又連續的牆……) 總之,五月是嚐試的春天。一件影像紀錄,直到沖洗重現出來,挑選,最後放進框裡,自己對於當時的感覺好像就這麼封印起來。而之所以會稱為影像作品(而非攝影),是覺得這些都是一些生活裡感動的綜合。期待之後能獲得更適合的展覽空間,能完整呈現想營照的氛圍,並且也有機會呈現另一個關於記憶所構思的作品了。 註1. 這真的是個小小的展,簡單的關於我生活中巧遇的16個感動,請「隨意」前往。現場有放DM,歡迎大家索取。(os: 當然也可以直接和我拿) 註2. 十分感謝我的好友Daria和凱文今天揮汗的幫忙,沒有你們我一個人真無法完成。原來把畫掛好還要遮牆壁上的洞是一件那麼累的事情。 註3. 請順便和我回報有無作品脫落,我真搞不懂那奇怪的壁紙…… 閱讀完整內容
【2014】橫濱→鐮倉、江之島→淺草→日光(上) 作者: Unknown - 1月 27, 2015 因東京自助旅行多次,市區裡大家愛去的、自己想去的地方幾乎都已去過。所以這次旅行,就安排住在離橫濱美術館、鐮倉、江之島較近,且往返羽田機場和淺草(方便搭乘首班東武鐵道前往日光)都方便的「橫濱」,感受近冬的海邊風光。 註. 文章最底有相關的景點延伸推薦網頁喔! ------ 第一日:羽田機場—橫濱(10/27) *羽田機場—橫濱—櫻木町站(約40分鐘) *櫻木町站—關內站(橫濱公園)... (徒步) ... 元町、中華街(山下公園)—櫻木町站 住宿| 橫濱櫻木町華盛頓飯店 (JR櫻木町站旁,提前一個月/一週/連續住宿預約有不同折扣) 自助旅行多次,交通方便一直都是住宿選擇最優先的考量(包含往返機場、預計前往行程的交通方式)。真的覺得這次飯店真是選對了!!因為剛好被安排在靠近海港邊的房間,窗外就是無敵的橫濱夜景,晚上就可買一堆美食在房間裡,一邊欣賞美景,一邊輕鬆地享用。一大早起床,可先幫自己沖杯咖啡,再窩回床上,讓咖啡香與日出陪著自己慢慢醒過來。 (右方大樓為旅館入口處/從房間窗外看到的橫濱夜景) 除此之外,橫濱本身就是一個充滿異國風情的地方,少了東京市區的擁擠,又加上一望無際的藍(海的藍加上天的藍),在橫濱悠晃的時間我幾乎都是用步行的方式移動,即使擔心後面行程會鐵腿,也無法浪費這片風景呀! 第一天因剛下飛機,下午就只在公園、海邊走走(橫濱公園—日本大通—山下公園),途中找張面海的長椅,邊聽著手機裡為這次旅行買的專輯,邊品嚐路上買的下午茶;晚上逛逛旅館附近的商店。(旅館附近不僅有商場,二樓與大廳就有星巴克與Family Mart喔~) ( 橫濱公園—日本大通 ) (山下公園 —橫濱海洋塔 ) ------ 第二日:橫濱美術館(10/28) *徒步(港未來站周圍) 今天只安排看橫濱三年展,所以一早就慢慢地從旅館徒步至橫濱美術館(港未來站)。並且美術館前就是可通往港未來站的商場,所以開館前就先到地下樓的上島咖啡享用早餐。 因為工作性質的關係,多次來日本的理由都是為了「看展」(心虛地和自己說:這是正當理由)如名古屋的愛知三年展(Aichi Triennale)、 Japan Media F... 閱讀完整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