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08的文章

分手成本

圖片
昨天下午在M餐廳讀書,原本情緒專注於paper上,但隔壁桌兩位宅男頗不低調的man's talk實在令艾登涵不得不把收聽訊號轉移至那.宅宅的主題從最夯的iphone猛然跳到愛情觀.A宅因為發現價值觀不同,想和女朋友分手,但想到許多自己收藏多年的絕版CD還在對方家中,決定等這些心頭肉拿回再提分手,不然要是女友不爽把CD都燒了,這樣"分手成本"太高. 而所謂價值觀不合是因為 A宅擁有早婚的夢想(驚驚驚),交往了那麼久才發現女方沒意那麼早結婚,真是浪費這些年的時間. 原來宅宅的愛情有如經濟學,不僅有"分手成本"要考量,連投入時間也要考慮到能不能達成"最終目標"以及"經濟效益".艾登涵更好奇是不是還有"長尾理論"和"藍海策略"?! p.s男人原來也擁有極端的兩種:早婚夢想和貪玩不婚

空間感覺

圖片
所謂空間感覺,是指人對周圍環境的認識程度、掌控能力、使用習慣、以及情感對應。(詹宏志,1996:城市人) 一個人聽著MP3,坐在開往台北車站的捷運上,雖然是上下班時間,搭車人潮較多,但因為是起站的關係還是有位子可坐。勉強挑選了三人座靠邊的位子,即使座位的另一端已經有位閱讀全版報紙的上班族,中間無人坐的空位成了我和他之間各自領土的無形堡壘。捷運越來越接近市區,車上的乘客也越來越多。一位微胖的婦人在我和上班族之間坐下,身體忍不注地往逆向移動,除了避面與陌生人的接觸,也似乎像動物一般,努力表明出我的領土範圍,即使只有如髮絲般的縫隙,也請您避免侵犯。城市裡人潮洶湧,擁擠是一種城市的基本生活型態。 接起在口袋中震動的手機,是V來電,他說 “喂,等等信義路口見” “等等,你說的是哪個信義路口?” “就上次約吃飯的那個信義路口” “喔喔!那個地方唷!我知道了。等會兒見! ” 和信義路交叉的路口有幾十幾個,電話中V沒有告訴我地址或是特定的路標,我們只是用”哪個””那個”做確認與詢,這並不是因為事情如國家情報般到不可洩漏,而是我們透過和朋友所擁有的共通經驗來交談。在我詢問V的”哪個”時,腦袋已經利用”信義路口”這個tag,搜尋記憶中許多相關的空間;當V回答”上次約吃飯的那個信義路口時”,由於我們所擁有的共同經驗,我從跳動的搜尋中找出和V相同的所指,順利赴約。

URBAN

Under Scan Body Movies SPOTS BIX

Edonhan's blog of Typealyzer

圖片
ESTP - The Doers The active and play-ful type. They are especially attuned to people and things around them and often full of energy, talking, joking and engaging in physical out-door activities. The Doers are happiest with action-filled work which craves their full attention and focus. They might be very impulsive and more keen on starting something new than following it through. They might have a problem with sitting still or remaining inactive for any period of time. p.s感謝博班學長 crazylion 分享的 typealyzer

X' by Edonhan

圖片
天氣冷了,除了溫暖的咖啡和熱可可之外,艾登涵每年都會準備自己設計的小卡給家人和遠方的朋友.今年決定有些不同,艾登涵要開放名額給任何想要享受收到這份印上郵戳與滿滿期待的朋友,所以麻煩請想要收到卡片的朋友將你的住址和姓名email到 edonhan@gmail.com 給艾登涵,今年你就會收到一份physical的祝福唷!!! Best wish from Edonhan, Specail for this year! If you wanna get Edonhan's gretting card , please email your address and name to edonhan@gmail.com. You will get a sweet and warm "physical" wish from me. Please don't be hesitated, it's really for "Anyone"!! p.s其實好笑的是艾登涵甚至自己都沒有一些好朋友的住址,現在大家都留email,手機,msn帳號,我想留住址大概是國小寫畢業紀念冊才發生的事情吧! pp.s上面那張圖只是自己隨便畫畫,當然不是拿這張應付了事囉!!

6:45 TOKYO!

圖片
"東京狂想曲"今天上映! "室內設計"的情節真的好棒,用一個很巧妙的方式訴說了大城市個個相互競爭,努力爬過別人肩頭的壓力與社會認同.還喜歡另外一位導演描述大城市失格以及日本次文化的的現狀. 城市失格其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們有時會討厭城市的擁擠,討厭人擠人的公車,但是若當城市突然空曠無人,我們的心裡其實是不安的,記得有次艾登涵晚上八點回家,發現巷子裡空無一人,心裡覺得十分奇怪,這種感覺和半夜十一二點的空無一人是不一樣的;前者的空無一人是對於異常的慌張吃驚,後者的空無一人是擔心壞人的害怕.我們討厭城市的擁擠卻不能接受沒有人而失格的城市,或許因為我們原本就在這城市中追求社會認同來尋得安逸,而失格的城市令我們慌張. p.s 會用失格這一詞其實是電影中有幅畫面很像藝術家袁廣鳴"失格"系列的作品,但我想該作品背後的概念是空間和時間的重置和文中艾登涵所描述的失格有些不同. 延伸閱讀: 袁廣鳴談「失格」系列作品

互動的台北學 ?

圖片
聽了兩次台北學的演講,自己也讀了些關於都市和空間相關的論述與書籍,發現原來可以用很多面向與方式來認識台北,了解台北. 從都市學我們可以利用都市意象元素,空間類型;從生態學可以從植物種類的變化了解環境與氣候的樣貌;從產業特色可以推論出當地歷史脈絡與環境特色;從生物學了解人對於空間認識的process;從文學可以讀書都市背後的故事與生活型態. 那麼從互動呢?我們是不是可以從互動來了解台北?或是從互動來認識什麼是台北人?當然我們不是要把"互動"變成一個學派,而是把互動當作一個認識城市的新元素.試想互動的台北學或許可以像台灣互動界暑假最夯的夜市工作坊,把"夜市"這個獨特文化元素加入;或互動背後的概念可以考慮到過馬路的型態,等公車的型態,吃飯速度的習慣等等.艾登涵也只是提出一個想法,丟出一個思考,並整理自己所看的加總,並不是有一個絕對的答案.

<台北學>從地景來看台北 by 郭城孟老師

圖片
(台北好多獨有又美麗植物都消失了) "蕨類就像巴哈的音樂",在一種旋律,一片葉子中,有很多變化,很有內涵" 這禮拜三台北學是由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郭城孟老師.郭老師首先以大屯山俯瞰台北的照片帶入,他說台北市一個很綠且很獨特的城市,只要站在台北的馬路中間(ex.中山南北路,建國南北路)向北看,都可以發現建築群的最末端點上都可以看見山.台北就是一個這樣被山環繞的城市,而這樣獨特的都市設計也追朔到日據時代,日本人十分喜愛富士山,看到台灣這樣環山的環境令他們因此在那時設計了這樣的都市建設. 郭老師也說了許多關於台北地景的歷史發展和故事,生活中所觀察到的植物種類和形態都可以告訴我們台北背後的歷史與文化脈絡.如我們在芝山岩上發現了海邊植物種,它告訴我們了一段台灣經過冰河時期後,海平面升高,海水倒灌這段看不見的轉變;或是許多屬於淡水溼地的台灣獨有植物因為都市發展的關係而消失;甚至植物形體(高度,大小)的轉變也是反映了周圍環境的特徵.另外其實地方產業的特色背後也可以看出當地土地與環境特性.如關渡的名產是鹹鴨蛋,為什麼不是雞蛋?郭老師說因為關渡屬於基隆河和淡水河匯流處,因此容易淹水,所以養雞容易被淹死,所以才養鴨.上述許多的例子都是教我們學會用多種不同的角度去觀看台北,了解不一樣層面的台北. p.s天氣太冷艾登涵變笨晚上才能補上照片囉. pp.s這次的演講筆記很難做,因為本人弱點是歷史,而這類的研究又不能用個大概的詞彙代替,所以寫的比較概要. ppp.s許多關於台北歷史的發展故事以及老照片和現在的比較讓我好像回到之前協助光之模型在文獻會掃描許多老照片的時候. 延伸閱讀: Developing Creativity,Creative Development by 劉維公老師

東京狂想曲

由三位導演奉俊昊、里歐卡霍(Leos Carax)、米歇爾高迪(Michel Gondry)拍出三個關於東京的狂想. 好期待!!艾登涵一定要去看,最期待 那一篇. 另外還有一部已經上映的" 烏龜游泳意外迅速 "好像也很有趣 [預告]這禮拜的台北學明早PO,今天天氣太冷只想窩在被子裡讀書

Docomo cm

Docomo公司請來八位日本超大牌明星一起拍了一系列廣告.和艾登涵熟的人當然都知道為什麼我要挑這個放囉

our morse code

圖片
今天 meeting完搭公車回家,司機不時的在向前面的另一台公車閃燈,早已習慣台北司機無常的焦躁與不耐,艾登涵也只是淡淡的視此為司空見慣,沒想到前面那台公車卻用離合器產生的機器聲做出超具節奏性的回覆,這一搭一唱,原來是公車司機的一個"專業"社交語言.我們其實也在生活中不自覺的創造出這樣屬於只有你知道的"code".如,家裡電話響三聲就掛表示男友等會會來電,兩長一短的敲門聲就表示是特定的人來訪,各式球類比賽中摸鼻子,拉耳朵,吐痰的暗號,甚至偶像劇也常常利用男女主角才知道的特殊手勢會暗語,編化出個我不知你,你不知我幾次擦身而過確突然因此相認的夢幻劇情.暗語已由原本保護重要軍報傳遞的軍事用途,轉變為和特定的對象所屬的暗語,並且透過這樣的溝通行為來展現或是人際關係的親密度與特殊.然而,我們也在這樣既神秘又親密的社交行為中找到樂趣與滿足感.

紐約客

圖片
"其實你掛來掛去,還不是擔心我一個人在紐約過得不習慣,不開心.怎麼會呢?人人都說美國是年輕人的天堂.在紐約住了這幾年,我深深的愛上了這個城市.我ㄧ向是喜歡大城市的,...............讓人家推著走的時候,抬起頭看見那些摩天大樓,一排排在往後退,我覺得自己只有一點丁兒那麼大了.湮沒在這個成千萬人的大城中,我覺得得到了真正的自由:一種獨來獨往,無人理會的自由................老實告訴你,媽媽,現在全世界無論甚麼地方,除了紐約,我都未必住得慣了." - 摘自 紐約客"謫先怨" 白先勇 偷偷說,最近的bed reading是白先勇的"紐約客",我這台北人不是找不到就是借不到"台北人".不過紐約客好好看,即使每篇都讓艾登涵睡前的情緒低沉些,卻也每晚期待沉浸於下一個故事所帶來的感傷 - 失落的落葉歸根,時代的殘酷,飄盪在大城市的悲哀.最令艾登涵感動的是"Tea for Two",而且還忍不住落淚了,或許是整本的情緒一點一點的累積到這最後一篇吧! 在"紐約客"這本我深深體會到,當TA的國文老師說"小說裡場景的描述,不是在靠字數賺錢,是在表達書中每個角色的個性與背景".它沒有用文字直接的描述悲傷,而是一個又一個故事訴說離鄉的哀,失根的哀,害怕的哀. 這是一本描述樸實卻又最真切的"大城市小故事". p.s要偷偷說是因為讀太多正經書,有些消化不良..:)

about "Context Message" 後續

書讀煩了就上網看些關於互動的部落格或文章,連來連去,台灣互動圈真是緊緊相連,無意間連到 What the Video can be !? 部落格看到他對Interaction Jam! Workshop 的心得.謝謝作者提到我們這組的作品,更是大感謝還放了相關延伸link - Aram Bartholl的作品.很多對互動眼界很廣的人,看到我們的idea第一眼都會想到這位藝術家的作品,因為工作坊當下艾登涵腦袋空空沒能連上腦袋中的資料庫和手中的youtube,因此現在再看到,就會再仔細思考,反問自己的想法重點與出發點是和Aram Bartholl的作品相同嗎?!我想我們idea的出發點是在於融合獨立空間的邊界,試圖在空間中建立一個非即時性的個人發聲,並且試圖將這個情景以漫畫comic做為一個譬喻,將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交合在一起.當然我們的idea還有很多更須改進的地方ex.如動作部分.開心可以聽到任何對於自己想法的建議和討論,才能把思考拉大,想到更多更多. 延伸閱讀: Aram Bartholl Chat http://www.datenform.de/chateng.html Speech Bubble http://www.datenform.de/speechbubbleeng.html What the Video can be !? http://blog.yam.com/wvcb about "Context Message" http://edonhan.blogspot.com/2008/11/interaction-jam-design-workshop.html

To my dearest niece _ Rebecca

圖片
all ur fav is in this card. Chu~~~to the little princess by auntie Rohan

UVA is awesome!!!

圖片
UVA來到台北了!親眼看到真的感覺好棒,城市彷彿因為volume而漂浮著一股如夢似的流動感,圍繞著.不過有些期待它在更具衝突的空間展示,如之前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這類具歷史與在地脈絡的場所,或許會更能顯露出作品的訴求以及讓人停駐.但這件作品真的很棒,大家一定一定要去親自體驗那份震撼與美的感動. p.s在開幕表演時,後面一些不知名的西裝人竟然說出超不具水準的碎嘴. pp.s能認識新的互動圈朋友的以及和showyin又見面很開心,期待之後再見面呢! 大家一起加油!!! PPP.S艾登涵最喜歡雜訊和懸浮的綠點,有種跳脫到白日夢中的焦慮與漫遊

onedotzero!!

記得大三還是大四,在北美館第一次看到onedotzero展,喜歡的不得了,也印象深刻至今.不過之後似乎只有在台灣展過一兩次後,onedotzero就消失在台灣了.前陣子在youtube看互動作品影片時,無意間又發現到這熟悉又熱愛的展覽,更發現互動藝術也跨入了這原本只有動畫與影片的國際藝術活動之中. 延伸閱讀 http://www.onedotzero.com/home.php http://jp.youtube.com/onedotzero http://vimeo.com/2152272

A SOCIALIZING INTERACTIVE INSTALLATION FOR THE URBAN

這篇paper是在google查urban和interact時找到的,出自該大學UCL Departments and Research Centres: The Bartlett School of Graduate Studies長的不得了的論文集網站中的一篇.不過真感激我找到他,因為其實這篇paper裡面有許多部分和我所探討的方向以及概念都有些相似之處. 在這篇paper中,主要是探討他們所設計出的互動LED地毯,主要是針對城市空間的互動,並且不同於一般傳統手用介面,這左品是利用身體當做input.地毯的圖案會根據使用者的移動做改變.而這篇paper最重點我想是他們整理出了幾個設計互動(尤其是在城市空間)要考慮的重點,協助設計師了解城市空間互動設計的困難度和問題. 我想作品透過影片就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因此我只針對和我論文相關的幾項論點以及結論部份做整理和討論. ------------------------------------------------------------------------------------------------ "Traditionally, architecture has been perceived as the static floors, walls and roofs that surround us. With the dawning age of ubiquitous computing technology is slowly disappearing into the surroundings, becoming unobtrusive and ubiquitous [Greenfield, 2006]" 由Greenfield這段描述ubicom時代的來臨做為引言,提到實體運算和數位系統將滲透到建築與都會空間之中,讓我們視為建築具有感知力,並且可以回應四中環境.這也因此帶來了一個新的挑戰 - 發展出一種超越傳統GUI,可以崁入實體世界的的新介面. ------------------------------------------------------------------------------------------------ "Urban landscape

HOT NEWS about UVA

2008倫敦UVA數位藝術大展[LIGHT.SCAPE-新板‧超感光] 根據互動"地下"消息,UVA官方網站消息本來開展是這禮拜六,但其實真正的表演是在禮拜五晚上七點開始唷!! 不得不推薦的延伸閱讀: ShowYin's blog http://showyin1213.pixnet.net/blog 整理的太好!!!艾登涵強力推薦五顆星

<台北學>Developing Creativity,Creative Development by 劉維公老師

圖片
(自從好久前有愛校大頭貼之後,今天在實踐誠品看到有賣愛校筆記本!!!學校想必有極高的信心及準確的市場考察才敢出品. 即使有點陌生的緊張,還是覺得這裏好舒服,有好多可以隨意坐下,躺下和朋友聊天或休息的地方,有什麼都賣的美術社,有溫暖的書店,有好多可愛的小點,晚上九點了這裡還是好熱鬧!不會只有亮晶晶的地板和警衛及形影單隻的校狗) 今天讀書讀到下午四五點,打開自己的部落格準備要把那篇"待續"寫完,才猛然想起"今天星期三!".是的,也就是今晚在實踐大學有台北學的系列講座,有些好笑的是看自己貼的文章才發現,但今天是艾登涵最想聽的講者-劉維公老師,更可不能錯過.走在大直的小巷中,心情有些緊張的懷念.以前常走的那條路上開了好多家可愛的小店,義麵坊還是那麼便宜好吃,學生還是穿的那麼的潮人.在宅男學校待久的我有些緊張,擔心自己有沒有變得邋遢;有些陌生,走在氣氛不太一樣的巷子中. 演講是在L棟401階梯教室,來的人似乎大都是建築系的學生.主辦單位很細心的準備了雙面A3的講者介紹,讓在等待講者來的時間可以先做了解.劉維公老師今天所的主題是"風格城市",所使用風格兩字是想要用比較有魅力而不是生硬的字眼來展現城市,而"風格"是指創意與文化,這兩點也將會是21世紀的城市競爭力.如TIME雜誌有一次的主題是"Ny-lon-kong : The power of city",Ny是指紐約,lon是指倫敦,knog指香港(中譯:紐倫港),文章介紹這三座城市具有文化與創意的趨勢;另外一本"The Warhol economy (中譯:夜店經濟學)"這本書則是談到驅動紐約的力量是靠fashion,art,和music.由此可以了解未來城市的兢爭力將著重在創意與文化上. 全球第二大創意城市:倫敦,它不僅僅是因千年歷史脈絡而所具備得天獨厚的地景美學(傳統的文化創意資本),還具有城市精采的生活體驗,如Covent garden的街頭藝術帶來新的城市文化力量,或是任何一個corner商家所具有的生活顏色.執行有一陣子的泰晤士河新興文藝計畫也可看出歐洲對於創意文化產業的重視與遠見.而我們反視台北,就缺少生活風格的設施ex.公園 ,廣場,live performarce,未來一座吸引人的城市不是

Hey...feel familiar?!

圖片
(photo rights reserved by David Mellis ) 在我flickr中的一位contanct最近upload的照片中所看到.我想是學互動的都有讀過這篇paper吧!! 但這竟然是本人親自畫,而且和paper中的一模一樣!!! p.s這位contact- David Mellis 畢業於 Interaction-Ivrea ,有在艾登涵心中的夢想學校 Copenhagen Institute of Interaction Design 工作過.現在在波士頓一家軟體顧問公司工作.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看他flickr的照片.很多有關互動作品prototype展示.有時一些handmade的粗糙感似乎可以混合些科技味,緩和些過度完整的digital氛圍.

未來不屬於任何人 - 都市學/科比意

圖片
" 城市啊! 它是人類對於自然的操控.它是人類對抗自然的行為,一種闢戶與勞動的人類組織機構.它是一種創作. 詩歌是人類的行為,----感知影像間考慮周到的關係.自然界的詩歌嚴格說來只是依種精神的結構.城市是啟動我們精神的一股強烈影像.為何城市至今未能成為詩歌的來源呢? " 這本書是柯比意在巴黎夏日,對於大城市生活瞬間的無力感所寫的一本書.喜歡在每個篇章前都有一小段易懂且引人入勝,有時似詩的文句,而針對他所提出以及觀察出的概論做重點式的引言.書中文章也不全然都是理論和法則,而是不時穿插一些觀察或描述性的感受. 其中有幾項艾登涵認為很有趣的觀點,覺得可以幫助我們用不一樣的思維去觀察我們所居住的城市: 1.驢道人道:提到人類會直著走是因為他知道自己該往哪走,他有一個目標,而朝著目標直直前進.驢子則是四處閒晃,漫步而行以避開地上的大碎石.人類理性的支配自己的情感,為了達到目標而壓抑住自己的情感與本質;而驢子什麼都不想,無憂無慮.自由自在而行.而這也沿用到之後的都市應用研究上-直線的道路是工作的道路,彎曲的道路是休閒的道路. 2.城市的線條表達出不一樣的情緒;水平線,圓柱體在我們觀看其輪廓時帶有安詳和喜悅感.而太陽從教堂的尖塔背後射出似乎有著苦難與神聖. 3.在好幾十公尺高的大樓中,身高只有1米75左右的人勢必會是不安的處於高樓林立的街道上.因此利用樹木填滿適於這兩者之間的平均值以達成一種新的建築精神-創造合諧. 4.剪報-社會新聞版鉅細靡遺的記錄了發生在我們生活四周的故事.報紙量測出城市的體溫. p.s 現在常常會提到"有於技術不斷推進未來會......."或"可以推測未來將是........",但科比意說"未來不屬於任何人."很有意思的一句話,我們預估未來,預測以後,但若真的發生它卻不是真實的被我們所擁有,可能只會是一種"嗯......"寂寞的深思.

Taipei_living

圖片
關於自己居住的城市?我們到底熟不熟悉?觀看注目的不是那些建築之內的刻意營造,而是之外的生活氛圍.今天因為需要去到一個公車難達之地.徒步的路途上,我看到了很多有趣的台北,一些不自然的無聲訊息傳達於這城市之中.引導你去觀察這個城市,體驗空氣中的對話.沒有好也沒有壞,或許好的你不喜歡,或許壞的你熱愛至極.我們試著融入其中,成為台北人. 註.最近學校一直在推行有關"珍古德-讓蝴蝶回來"的系列活動,蝴蝶是回來了,可是沒有輕柔的展翅. 註.圖一中"右"的文字出現在人行道上的左邊,之後路上也看到些零星的數字,艾登涵開始想像出一些情節與場景.

光之誘惑

[影片為UVA和The Chemical Brothers合作作品] 大家都應該知道UVA要來台展演的消息了吧- LIGHT SPACE 而今天在看之前有介紹過的interactive architecture 部落格時剛好也看到和UVA相關的文章.介紹三位常用光當做媒介於作品中的藝術團隊或藝術家 - 有 Jason Bruges , United Visual Artists 和 David Batchelor . 原文如下: http://www.interactivearchitecture.org/seduced-by-light.html 11/10更新 延伸閱讀: http://showyin1213.pixnet.net/blog 在搞互動工作坊的隊員剛好有幫忙這次UVA佈展:)真lucky

台北學系列講座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 「台北學」系列講座 講座地點 : L-401 講座時間 : PM 19:00 – 21:00 講座日期 : 10/01(三) 李清志(都市偵探、實踐建築系教授) @從「東京學」到「台北學」 10/08(三) 吳光庭(淡江大學建築系教授、都市設計專家) @台北都市風格與權力 10/15(三) 韓良露(美食作家、南村落總監) @台北美食記憶地圖 11/05(三) 林盛豐(實踐建築系教授、「城市遠見」節目製作人) @台北城的前世今生 11/12(三) 劉維公(東吳大學社會系教授、文化觀察家) @異想時尚的台北生活 11/19(三) 郭城孟(台大生命科學系教授) @台北生態地理學 12/03(三) 顏忠賢(實踐大學建築系教授) @壞設計達人 12/10(三) 駱以軍(知名小說家) @西夏旅館: 台北就是密室 12/17(三) 羅智成(詩人、台北市新聞局局長) @從鬼雨書院到夢中台北

Interaction ! Jam Design Workshop

圖片
四天的工作坊終於完美結束了!!每天從早到晚不停的反覆討論,思考,觀察.我想不管是怎樣的工作坊,每此結束後,都會覺得自己好像把三天時間的腦運作能力壓縮在一天之中消耗的感覺.因此每次工作坊發表完之後,都很想放空幾天,把腦袋鬆綁.首先要感謝我們這組的另外兩位partner,因為和想法接近的夥伴工作真的是讓決定主題的速度加快許多,但是我們還是會根據每個人的想法,互相提問,不斷的重新檢視作品概念.對於我們的作品介紹,我想前一篇已經做說明.因此這篇就談一些其他人的建議和想法,以及我們自己對於prototype做出來之後,自己對自己作品的想法與建議. [context message 情境訊息] 1.我們原本是讓桌上的輸入只限定於書寫方式,而其實在討論當中,一直覺得我們的作品似乎還少了那麼一點點東西,現在的狀況似乎像是只有兩點撐起但卻鬆散的棉線,還差一點就可以把它繃緊.因此在做測試時,想到或許是因為我們只限定於書寫方式(太靜),所以轉而把輸入改成整個桌面(動作,物品,書寫都包括在這樣一個新想法中). 2.present前一天晚上,Denny也有提到我們的作品其實還缺少一些"肢體的語言",以及我們都針對"桌上"的事情,或許可以想想"桌下"的message.於是我們再去咖啡店觀察,但是真的發現好少的動作,而即使有討論到一些,卻不知該如何和我們的idea做結合,我們不想因為互動而互動,但也知道我們的作品缺少了那麼一點"動".展示當天,張老師和梁老師也提到同樣的問題,也給了些建議,值得去繼續思考,改善這件作品. 3.我想我們的作品應該要有很多件在一起才能更能感受那氛圍,但礙於雷射切割"六日不工作",以及其他配備的數量問題.所以只有一件可以呈現.桌面的材質也是在最後一刻才發現原來"布料"才是個好用的介面呀!創造出魔術的效果. 當然這次工作坊還有很其他很棒的作品,我挺喜歡"一個都不能少"的群組鬧鐘設計,建達他們那組"秘密的樣子"以及關於人際關係的LED設計.另外有組led魚缸在技術上很精確讓我覺得很細心. 很感謝台灣互動前輩們的衝勁與辛苦,大家一起加油吧!! p.s 活動結束很多人在互相留資料,每遇到一個人就要重寫一次,超像回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