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的名品城有些地方的氣氛有時後看起來很像東京銀座 : 假日的中環街道變成菲律賓步行者天國 : 顯示著滿滿的testing testing testing............ : 地上標示著提醒行人注意來車的指示,不過我這觀光客總是東望西探,很少看著地板前進) (從尖沙咀旅館下探的香港,有趣的是香港也有了日本西武百貨,而拍這張的時候覺得好像之前在澀谷旅館下望時的模樣 : 傍晚飛回台北時,機外美麗到窒息) (香港的大樓好高,黑黑的窗子好滿好擠,媽媽說這是鴿子籠:夜晚螢幻的燈光,一個個努力懸在空中的招牌,飛快近乎甩尾的雙層巴士........懷味著以前熱愛的香港電影) (熱愛這些中文字的招牌,帶著一些味道充斥在我閒逛的周圍.那些"舊"是我認為最棒的香港.) Back home!!上週去了香港,非常短暫的三天,and just for family gathering.不過對於在寫城市空間的艾登涵來說,倒是一個剛剛好的機會,用新的想法重新閱讀一個城市.其實兩三年前的夏天去過香港一次,或許是悶熱的天氣以及累贅的行李,對於香港的印象只是普普通通 - 東西很好吃,中文不是太普遍,空氣不好,飲料冰品都不會買到很冰的那種,高檔和便宜貨都可以一次滿足.......但這次艾登涵卻是感受到完全不一樣的香港. 香港真的是個觀光旅遊為中心的城市;機場快線以及各大旅館免費接駁到市中心旅館的巴士便利不在話下,一棟一棟的商城之間緊密編織在一起,形成一個逃不出的網.許留山多到快和便利商店一樣密集.路上的外國人比之前來看到的還多很多 - 不管是觀光客類型還是在地居留的;路上最常見到的似乎除了香港人之外就是菲律賓人吧,尖沙咀的彌道敦街旁也佇留著許多印度人;中文的流通性越來越高,英文當然是近乎百分之百的OK.只是這城市好像似乎太"觀光"了. 最近剛好翻到一本時報出版的"城市奏鳴曲",書中寫著一些作者李歐梵先生所看到的台北,香港,上海,新加坡,紐約,波士頓......等,其中說到台北的多元不像是香港那種高樓或是大商場的貨色,而是小巷子裡的人文景觀.如永康街的牛肉麵到咖啡館,不時還有幾家風格小店穿插其中,路上的人都是悠閒的走著,像是在自家社區散歩的輕鬆,這裡看不到暴發戶的瘋狂享樂心態.讀到這裡,我不禁表示同意的點著頭.但我不敢自比自己三天就...